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常识判断
来源:未知时间:2014-01-09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
请开始答题:
1.下列关于党风建设的论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②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③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④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务必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A.①③②④ B. 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D】解析:①选项是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②选项是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关于工作作风问题的论述;③选项是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④选项是1986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所以本题事件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关于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宇航员可使用特定的加热器对食品进行加热
B.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面后,失重状态消失,质量会有所增加
C.宇航员应睡在固定的睡袋中,以免被气流推动误碰仪器设备开关
D.在同一航空器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交谈,无需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B】解析:航天员在太空与在地球相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质量不变。而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因此受到的重力变小。即航天员只是在太空和在地球所受重力发生变化,但是质量不变。所以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后,失重状态消失,但是质量并不会增加。B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下列关于国家主权及国防地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权是联合国赋予国家的最基本的权利
B.一国的领海和领空都是其领土的组成部分
C.我国南海四大群岛是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D.我国与越南、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几个国家接壤
【A】解析: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权利,该观点源于16世纪的法国,现代意义的主权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已经有50多个,而不是联合国赋予的权利,A错,BCD选项表述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
4. 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 B.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玉米
C.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 D.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
【A】解析:B项在半坡时代并没有玉米,半坡居民种植粟。C选项在周武王时代没有出现铁器;D选项秦朝时候没有纸,采用排除法,所以选项是A。佛教传入我国有两种说法: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或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时即已传入。南北朝妇女去佛寺礼佛是符合历史史实的。
5. 下列按主导产业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石化产业 ②旅游服务业 ③服装业 ④信息产业 ⑤农产品加工业
A.⑤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③①⑤④②
【C】解析:题干所表述的产业,出现最迟的是信息产业,是第三次产业革命之后产生,故排除AD。BC选项的差异在于服装业和石化产业的先后区别。内燃机发明之后才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石化产业产生于第二次产业革命,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纺纱机的产生催生了服装业的产生发展。故本题答案为C。
6.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下列可以代替该评论的名言是:
A.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B.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C.法律是自由的保姆 D.自由只服从法律
【A】解析:法律是保障自由得到实现的手段,反过来自由不能超过法律的约束范围。自由和权利,必须依法行使,必须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就没有自由可言。
7. 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C.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
D.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
【C】解析:“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是指在行使公权力时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和授权,否则就是不可为,这是对公权力的警惕,也是对公权力的制约,A项错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说在法律面前每个人的地位是一样的,并不是说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同时人在触犯法律的情况下是可以被剥夺自由的,比如主刑当中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B项错误。迟到的正义说明在事件发生的当下,法律没有达到应有的维护正义的作用,导致了事件发生当时的不正义,所以强调效率的重要性,C项正确。“民不告则官不究”主要是针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诉权也可以由检察院行使,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8.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A】解析: B项中用了两个典故: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为神话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后世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C项中的孙郎即孙权,这里引用孙权的一个典故,即《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D项中的“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项中未使用典故,所以本题答案选A。
9.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身正不怕影子斜 B.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C.水大漫不过船 D.有理不在声高
【B】解析: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打铁还须自身硬”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都强调内因,所以选项是B。
10. 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节日。① 桃符就是现在春联的雏形,过去人们认为桃木有辟邪功能,就在过年的时候用桃木做两块板挂在大门上,再在木板上画上符,用来辟邪,后来这两块桃木板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宋诗中的“爆竹一声旧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指的这件事。④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③吃粽子挂艾叶是端午节。④喝黄酒即菊花酒、登高都是重阳习俗
节日 |
日期 |
习俗 |
春节(元日) |
农历正月初一 |
熬年守岁、贴春联(桃符) |
人日 |
正月初七 |
主小孩 |
元宵节(上元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
社日 |
春分前后 |
祭祀祈祷农事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两天 |
禁烟火、吃冷食 |
清明节 |
农历三月初八 |
扫墓、祭祀、踏青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挂艾草、菖蒲、榕枝,喝雄黄酒 |
七夕节 |
农历七月初七 |
穿针乞巧(牛郎织女) |
中元节 |
七月十五 |
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赏月 |
重阳节 |
九月初九 |
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菊、敬老 |
腊八节 |
腊月初八 |
喝腊八粥 |
除夕 |
春节前一晚 |
初旧迎新 |
11. 下列加点词语在古代和现代含义相同的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解析:A项出自《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业总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项出自曹操的《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义:志向远大的英雄。今义:为了别人的生命财产而自愿牺牲自己生命的人。D项出自《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古义:出使之人,原写作“行吏”。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这里指“行吏”,外交使节。C项中“危急”古今意义相同,故选C。
12. 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霾通常呈黄色或趁橙灰色,吸入后有害
B.露水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
C.雾和云是由于温度下降造成的
D.彩虹有时会同时出现两条
【B】解析:露水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因为在炎热的夏天,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很强,会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发生轻度的枯萎。到了夜间,由于露水的供应,又使农作物恢复了生机。此外,露水还有利于田庄的作物对已积累的有机物进行转化和运输。
13. 下列成语与工艺技术或行业对应不正确的是:
A.量凿正枘——木工 B.锦上添花——纺织
C.炉火纯青——冶炼 D.青出于蓝——陶瓷
【D】解析:青:靛青,青色颜料。蓝:蓼蓝,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指的是织染业。
14. 关于图中示意的自然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山峰两侧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
B.气流随地形抬升是图中降水的主要原因
C.图中的降水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
D.翻过山脉后气流温度会有所上升
【C】解析:地形雨,当潮湿的气团前进时,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引起绝热降温,发生凝结,这样形成的降雨,称为地形雨。地形雨多降在迎风面的山坡(迎风坡)上,背风坡面则因空气下沉引起绝热增温,反使云量消减,降雨减少。地形雨常随着地形高度增高而增加。地形雨如不与对流雨或气旋雨结合,雨势一般不会很强。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光的偏振原理可以制成看立体电影的立体眼镜
B.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
D.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D】解析:立体眼镜是利用光的偏振原理。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16. 下列军事武器装备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错误的是:
A.弓箭、云梯、火药 B.火炮、机枪、冲锋枪
C.雷达、坦克、鱼雷 D.航母、导弹、原子弹
【C】解析:A选项中的弓箭的发明时间在原始社会,云梯的发明时间在春秋时期,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般(鲁班),《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曰“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说明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望远侦探敌情。火药的发明在唐宋时期,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火炮的发明时间是14世纪元朝末年中国率先有了火炮。机枪大概在1884年发明成功的。是由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发明的。 冲锋枪的发明时间世界轻武器史籍通常把意大利于1915 年研制成功的维勒·帕洛沙M1915 式冲锋枪作为冲锋枪的鼻祖。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雷达的发明时间是1842年,多普勒率先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坦克的发明时间是一战期间的191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国的“百眼巨人”号,从1917年开始,英国海军将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导弹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和V-2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原子弹的发明时间是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地爆炸一颗以钚-239为燃料的原子弹。故答案选C。
17. 关于目前的国际体育赛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所用赛车的发动机排量没有限制
B.进入世界杯和欧洲杯足球赛决赛圈的球队数量相同
C.斯诺克台球属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D.法国网球公开赛属于大满贯赛事
【D】解析: A项,一级方程式赛车要求引擎排气量在为3000cc以内。B项,欧洲杯和世界杯决赛圈球队数不相同,世界杯是32支,欧洲杯目前是16支。C项,斯诺克台球不属于奥运会比赛项目,而是亚运会比赛项目。D项,法国网球公开赛,简称“法网”,是一项在法国巴黎罗兰·加洛斯球场举办的网球大满贯赛事。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进行,是每年第二个进行的大满贯赛事。这一创办于1891年的网球比赛是唯一一个在红土球场上进行的大满贯比赛,标志着红土赛事中的最高荣誉,同时也标志着每年红土赛季的结束。所以本题答案选D。
18. 下列关于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生、大豆、向日葵和芝麻都属于油料作物
B.农药在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喷洒灭虫效果最好
C.有机农作物通常种在便于运输的交通主干线附近
D.追肥是农闲时期为调节土地所含养分而施用的肥料
【A】解析:农药在上午8-10点,下午5点以后灭虫效果最好,故B错。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加施的肥料,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作物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故D错。有机农作物要远离交通主干线附近,故C错。花生、大豆、向日葵和芝麻都是油料作物,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19. 燃放烟花最佳的气象条件:有较多分散性低云、碎积云,云底高度在1000米左右,有一定的水汽,相对温度70%左右,风力小于3级,下列诗句描述的天气中最适合欣赏烟花的是: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D.风雨从北来,万木皆怒号
【C】解析:解析:A选项描述的是晴天,B项描述的为雨天,C项描述的是阴天,D项描述的是大风天气。从专业的气象角度来说,看烟花最妙的气象条件是:有较多的分散性的低云、碎积云,云底高度在1000米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上,有较多的水汽,风力小于3级,能见度6公里以上。有毛毛雨、有薄雾也无碍。题目中C项描述的天气最符合条件。故本题答案为C。
20. 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有春、夏、秋、冬四季
B.热带雨林有春季、夏季两个季节
C.热带雨林有雨季、干季两个季节
D.热带雨林没有季节之分,常年都是雨季
【D】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年平均温度25~30℃,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18℃以上,年降水量通常超过2000mm,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所以D项热带雨林没有季节之分,常年都是雨季表述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